近年来,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的高管频频出现早逝猝死案例。让我们盘点一下那些优秀的、英年早逝的企业家和经理人 :
2011年2月,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学军因病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2岁;
2011年4月,山东兴民钢圈董事长王嘉民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1岁;
2011年7月,原凤凰网总编辑,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游泳时突发疾病,经紧急抢救无效病逝,年仅39岁;
2013年6月,慧聪网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洪广志突发疾病,经紧急抢救无效,年仅43岁;
2013年7月,御泥坊前董事长吴立君突发脑疾去世,年仅36岁;
2013年8月,南阳通宇集团董事长王庆来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43岁;
2016年6月,前阿里巴巴集团数据技术及产品部(DT)总监欧吉良猝死,年仅34岁;
2016年6月,天涯副主编金波猝死地铁,年仅34岁;
2016年10月,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春雨医生)创始人、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4岁。
一幕幕悲剧让人触目惊心,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倒下令人扼腕叹息,留下的是沉痛的思考! 因为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奋斗精神,才让这些精英们脱颖而出,也因为身居高位,承担着企业发展甚至生死的责任,随着竞争愈趋激烈,企业高管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来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谋求企业的利益和长远的发展。很多高管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忽视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淡忘了自己家人的需求,无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小车不倒只管推”,让他们一次次失去修整的机会,一次次给警信频出的身体增添负担。
《2016年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通过对六千余位企业家样本数据的16类常见体检指标异常进行分析。在样本人群中,血压、血脂、血糖异常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7.1%、54.7%、13.9%和54.2%,均高于报告中报道的全国患病水平。企业家样本人群中这四项指标均未出现异常的比例仅为23.2%,即超七成企业家样本人群存在心血管疾病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18-29岁的企业家样本人群危险因素异常率虽然在各年龄段中是最低的,但接近六成的比例也是非常可怕的数字,尤其男性更高。
而且从三年复合增长率看,18-29岁年龄段危险因素异常增长率最高,基本上呈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的趋势,说明我国企业家的患病年龄正向年轻化迈进。近几年很多年轻男性企业家因心血管疾病猝死。所以,年轻的企业家更应该增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意识,不要有“这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的心理。
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
作为一名专业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三十余年的科室主任,我兼任国内首家医生集团以及医疗健康公司的总裁,我能够深切体会到现代商业精英和企业家所面临的压力与使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的建议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
酗酒
应酬多是高管们工作的一大特征,大量酒精摄入,饮酒期间摄入大量的脂肪、蛋白质,长期下来很多人都出现“三高”。
抽烟
每日吸烟超过十支,就可以对身体造成实质性损伤。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有些老总们因为习惯及上瘾使然,每天几乎是吞云吐雾,一支接一支地抽。
运动少
老总们忙啊,很难抽出时间活动,一旦病倒,想工作也工作不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工作有的是,保护好身体,还愁没有事情做。生命在于运动,无论如何也得抽出点时间给自己的设备保养保养。
熬夜
大部分脑力工作者都是夜猫子型的,工作熬夜、应酬熬夜、打牌熬夜,遇到知己甚至彻夜长谈。殊不知人体这部机器最适合在晚上11点—凌晨3点修整,此时熟睡可以让身体一天的疲劳完全恢复。
劳累
有不少老总事必躬亲,再加上有很多场合需要出席,有很多会议需要讲话,有很多应酬需要应付,有很多人需要关照,有很多决定需要拍板,还有战略需要提前考虑。这一切让企业家们筋疲力尽。
压力
身在高位,必有压力。想要缓解压力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工作之外增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或和家人团聚,体会温馨幸福的感受。定期旅游和度假而不是出差, 脱离工作,完全放松。
做好健康管理:及时发现、简单自测、精准预防
为了提高企业家们的健康意识,帮助大家正确做好自身及家人健康管理,要做到及时发现、简单自测、精准预防。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关于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因此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企业家应该了解一些简单自测心血管健康指标方法。如果你的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曾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那就更要定时检测血压、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
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
想要有健康的身体就该增加纤维膳食,膳食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
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证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7.35~7.45,可保持血管柔软。
当你的身体发出一些细微的警报时,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医生会根据这些信息做好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而不是等到病情突发或者到了难以治疗的程度再干预。每年做体格检查,得到健康指导,也利于早期发现病患。
当一位事业成功的商界精英年龄到了45岁以上,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到了秋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在心脑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时”,须积极预防。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来年3月,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病猝死的高峰。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栓塞
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不宜晨练
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3、进补要适度
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心态平衡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5、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
总之,企业家和商界精英作为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应该科学应对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 万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在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医学院、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院担任访问学者,临床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客座教授。主要擅长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心脏手术、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心肺移植及心脏辅助装置、心脏瓣膜成形术 、小儿复杂先心病的诊治。至今共完成心脏手术一万余例,手术成功率99%。为我国心血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是国际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是我国微创非体外跳动心脏上冠脉搭桥术的领军人物。
文章来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