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一大争议终于有结果了!这药有效

抗抑郁药究竟有没有效?研究者说,一项最新研究的结果,平息了医学界其中一个最大的争议。

这项发表于医学期刊《柳叶刀》的研究分析了522项临床试验的数据,涉及116,477人,证实21种抗常见抑郁药,在缓解抑郁发作症状上较糖丸(dummy pill)更有效,但亦同时显示出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药效有极大差异。

2016年,全英共有6470万次抗抑郁药处方,较2006年上升逾一倍,但坊间一直质疑抗抑郁药的效用,一些测试更称它们不比安慰剂有效。

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指,这项研究“终于为围绕抗抑郁药的争论划上句号”。

是次研究为综合分析(meta-analysis),使用一些非公开数据,以及522次针对成人抑郁发作的临床测试数据,证实这21种抗抑郁药全部比糖丸有效;不同抗抑郁药与糖丸相比有效的程度,由三成至超过两倍不等。

领导是次研究的学者、牛津大学精神病学系副教授安德瑞·奇普里亚尼(Andrea Cipriani)向BBC表示:“究竟抗抑郁药对治疗抑郁是否有效,是长久以来的争议,今次研究是最后答案。”

“研究发现,最常见的处方抗抑郁药,对轻微至严重的抑郁症状有效,这对病患与医生而言都是好消息。”

抗抑郁药是“不能说的秘密”?

英国著名脱口秀艺人基斯顿·塔尔博特(Christian Talbot)也有患上抑郁症的经历。三年半前,他发现言语治疗不再有效,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

塔尔博特医生告诉他,其抑郁病因是血清素不足,影响了他的心情、情绪及睡眠

塔尔博特说自己一开始对服用抗抑郁药很抗拒,因为他害怕服用后会令自己变得神智不清、敏感度降低,但开始服用后,他很快就感受到其良性效用。

“不是说会感觉到极大的变化,但我确实觉得肩上有什么重担卸了下来。我没那么不安了,感觉更加平和。”

塔尔博特认为,服用抗抑郁药似乎是大家有意回避的话题。

“我不知道大家是害怕谈论,还是觉得羞耻,但抗抑郁药跟一般的药物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它治的是心理疾病而非生理疾病。”

“有力证据”

是次研究的参与者指,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抑郁药,但不代表所有病患均要转用其他药物。他们强调,研究成果得出的,是不同药物的平均药效,而不是药物对特定性别、年龄层、症状严重程度不同的病患的药效如何。

研究者说,今次研究的数据大部份是用药八星期的效果,因此这些数据未必适宜用作评估不同药物长期服用的效果。

他们还补充指,这项研究的发现,不等于说抗抑郁药必然是治疗抑郁的第一选项:“除了药物以外,医生亦应同时考虑其他可行选项,如心理治疗等。”奇普里亚尼解释。

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教授卡米尼··柏里安蒂(Carmine Pariante)则说:“是次综合分析,清晰显示这些抗抑郁药能有效改善心情、协助人们抵抗抑郁,终于为围绕抗抑郁药的争论划上句号。”

“较为重要的是,这份报告分析了制药企业的非公开数据,显示这些企业对研究的资助,并不影响结果,证实抗抑郁药的临床实效,并不受药业资助的宣传影响。”

然而柏里安蒂教授亦指出,这份研究对于如何治理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以及抑郁病症无法以上述21种药物治疗的病患,没有新的发现。

伦敦大学学院精神流行病学教授格林·刘易斯(Glyn Lewis)形容今次研究“非常好”,是抗抑郁药药效的“有力证据”。

“抗抑郁药经常被传媒质疑,但这项研究显示,它们有助于控制抑郁症患者的病况。”

文章来源:BBC

出国就医的那50万中国人,到底得了什么可怕的病?

有人说海外就医就是国内患者治疗疾病的最后一根稻草,笔者认为这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如何。海外就医不等同于出国旅游、出国购物或是出国探亲,当中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是很多,可就是这样一件“麻烦事”,为何还有那么多人选择?

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以及对健康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重大疾病时选择了海外寻求治疗方案。2006年,约有50万中国人赴海外就医。他们去了哪些国家?出国看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美国打击网路药店贩卖非法鸦片类药物

美国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宣布,将打击逾500个非法出售危险性极高且未经批准鸦片类药物,及其他各类处方药的网站,作为由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率领的代号为“Pangea X”跨国行动的一部分。FDA指出,患者服用在这些网路药房购买的处方药,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因为这种鸦片类药物虽然是以合格商品出售,但极有可能存在假药、被污染、过期或其他不安全因素。

美国FDA已经向401个网站的经营者发出13封警告信,同时还查封了近100个网站域名,其中包括buyhydrocodoneonline.com, canadian-pharmacy24x7.com和buyklonopin.com等。

FDA局长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在声明中说:“前往这些网站购买药物的消费者,误以为购得的药品安全有效,但其实他们是被为获取经济利益而置他人安危于不顾的犯罪分子所骗。”

戈特利布强调,鉴于目前美国鸦片类药物严重滥用,大量消费者买到非法处方药的可能性极大。

FDA也表示,政府监察员分别在芝加哥、迈阿密和纽约的国际邮件中心(International Mail Facilities)扣留了共500个疑似装有非法药物的包裹。

消费者在非法网路药店购买处方药,除面临健康风险外还有可能造成信用卡诈骗、身分盗用及电脑病毒等风险。

研究:每天服阿司匹灵 大肠癌远离你

研究人员6日说,每天服用阿司匹灵可降低得大肠癌的风险,但一旦罹患大肠癌,却可能更难治疗。

研究人员警告说,这项根据数学建模获得的结果如获统计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证实,将意谓阿司匹灵防止大肠癌的能力可能附有高得无法接受的代价。

“法新社”报导,愈来愈多研究显示每天服用微量阿司匹灵至少五年,能降低日后罹患各种癌症的风险,摄护腺癌、喉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罹患率都显著下降,得大肠癌风险更降低一半。

检验阿司匹灵对癌细胞的直接影响的实验室研究,也显示这种普通的止痛药能够减缓细胞分裂和促进细胞死亡。

但科学家还不了解有关机制,或阿司匹灵对癌细胞扩散是否有其他未知影响。

尔湾加州大学的新研究,发现阿司匹灵确实会助长癌细胞制造有抗药性的激进突变细胞的能力。这项研究结果可能对使用阿司匹灵防癌的做法构成挑战。研究人员说,现在必须确保阿司匹灵能充分提早阻止大肠癌发生,以避免不利后果,而且服用阿司匹灵的人,尤其是中年人,应该定期接受癌症筛检。

美国成年人约有一半每天服用80至325毫克的阿司匹灵,以防止心脏血管疾病。不过,一般民众还不知道这种做法也可能防止癌症。

英国牛津大学今年稍早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年逾75岁而经常服用阿司匹灵的人,内出血的风险会提高。

研究报告作者说,5、60岁的人不妨服用阿司匹灵,可是年纪再大最好停止,因为中年时期获得的防癌效用可能持续10年以上。

文章来源:世界日报

卡那单抗通过缓解身体炎症 抗击心脏病和癌症

英国《独立报》网站8月27日报道,与其他侧重于降低胆固醇的治疗方法不同,卡那单抗针对的是可导致动脉堵塞和某些癌症恶化的炎症。科学家发明的这种开创性的新药,可通过缓解身体炎症来预防心脏病发作和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

将这种药物称为治疗心脏疾病“新前沿”的医生发现,该药可将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25%,将癌症的死亡率减少一半,还可防止炎性疾病如痛风和关节炎。

得出这个研究结果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心脏病发作往往发生在那些胆固醇正常而主要风险是慢性炎症的人群中。

近年来,炎症及其对身体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家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痴呆症等许多改变生活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服用这种药物的人癌症死亡率也更低,特别是肺癌患者。研究人员表示,抗肿瘤的疗效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可能性,但是警告说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因为实验不是为了测试药物对肿瘤的影响而设计的。

医生们不认为该药物可以阻止癌症新发,但根据其他研究认为,它有可能减缓已出现的肿瘤的生长。

国家癌症研究所预防部门主管巴尼特·克雷默博士说,治疗癌症的疗效是意料之外的,但对各种类型肿瘤的疗效并不一致。

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也值得关注:在接受卡那单抗治疗的患者中,约千分之一的人患致命感染的风险提高,其中年纪较大的人和糖尿病患者危险最大。

科学家发现突破性抗癌方法

据英国天空新闻频道网站8月28日报道,科学家说,一个新发现的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消灭肿瘤,并减少副作用和疾病复发的风险。这个被叫做“非半胱天冬酶依赖型细胞死亡”(CICD)的方法完全消除了实验模型中的肿瘤。

像化疗、放射和免疫疗法等目前采用的癌症治疗手段通过一个叫做“细胞凋亡”的过程来杀死癌细胞。这个过程会激活被称为“半胱天冬酶”的蛋白质。

然而,这些疗法存在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并且往往不能杀死所有癌细胞,从而导致疾病复发。

在格拉斯哥大学领导有关CICD研究的斯蒂芬·泰特博士说,这种新方法“常常导致肿瘤的彻底消退”,并且可能是比细胞凋亡法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他说:“考虑到我们的发现,我们认为,有充分理由对作为一种抗癌疗法的CICD作进一步研究。”

当经由CICD杀死癌细胞时,癌细胞会通过释放炎性蛋白来提醒免疫系统。

然后,免疫系统就能攻击在初期治疗中未被杀死的肿瘤细胞。

研究人员使用了结肠直肠癌细胞,但CICD或许可以应用于许多种类的癌症。

英国癌症研究会为该研究提供了部分资助。它说,科学家们应该进一步研究该方法,并想办法将其应用在人类身上。

英国癌症研究会发言人贾斯廷·奥尔福德说:“虽然很多抗癌疗法通过引发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但这些方法有时不能达到效果,甚至可能导致肿瘤变得更难以治疗。”

奥尔福德说:“这项新研究显示,可能存在更好的办法来杀死癌细胞。而一个附加的好处是,这个方法还会启动免疫系统。”

C型肝炎有综合型口服药可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上月宣布,通过结合三种抗病毒药物的Vosevi用在患有C型肝炎病毒的成人。

Vosevi是一综合药物,含有被称为“奇迹药”的Sovaldi(学名:Sofosbuvir)、Epclusa(学名:Velpatasvir)、与Voxilaprevir。Sofosbuvir与Velpatasvir是已经过核准使用的现有C肝药物,Voxilaprevir则是最新核准使用的药物成分。Vosevi是药物商品名,由药厂Gilead Sciences生产制造。

FDA表示,Vosevi口服综合药主要针对感染C型肝炎病毒第一到第六基因型、曾接受过直接攻击C肝病毒的药物治疗的成人,条件是没有肝硬化、或是轻度肝硬化。FDA药物评估与研发部门抗菌药物办公室主任Edward Cox表示,直接攻击肝炎病毒的药物可防止药物倍数成长,进而治疗C型肝炎。接受过其他疗程但病情无法治愈的病患,新的Vosevi口服综合药是一新选择。

药厂Gilead Sciences原计划Vosevi口服综合药有希望可成为C肝第一线治疗,但在一项与现有药物优劣比较的临床实验中,无法证实Vosevi口服综合药比现有的Sovaldi与Epclusa的结合疗程更有效。不过,在另外两个以NS5A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的病患为主的实验中,三个药物结合治疗效果显著,Vosevi口服综合药12周疗程的疗效,在两项研究中分别高达96%与98%。

FDA指出,是否适用Vosevi口服综合药还要依照C型肝炎的基因型、以及之前的治疗历史而定。C型肝炎至少有六种基因型,每一型都不同。找出病毒的基因型可帮助找出最适合的疗程。目前美国75%的C型肝炎病患是第一基因型,20%到25%是第二或第三型,其他少数是其他基因型。

Vosevi口服综合药常见副作用是头痛、疲倦、腹泻与恶心。使用Rifampin药物的病患禁止使用。

近年C型肝炎药物的争议在于要价十分昂贵。药厂Gilead Sciences还未定出价钱,但定价标准可能与Sovaldi定价一次疗程逼近10万元类似。不过Gilead Sciences也透露公司的病患支持项目应会包含Vosevi口服综合药。

全球每年近400万人死于慢性肺病

一项新出炉的研究报告显示,两种主要的慢性肺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平均每年会在全世界造成近400万人死亡。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2015年有320万人死于COPD,其中包括通常由吸烟引发的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而死于哮喘的有40万人。

虽然哮喘更为常见,但COPD则更为致命。尽管这两种疾病都可通过治疗进行缓解,但仍有许多人未确诊或出现误诊情况。此外,研究人员还指出,许多国家的相关治疗还存在严重的不足。

该研究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教授沃斯(Theo Vos)指出,虽然这两种病的预防或治愈并不是很复杂,但与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或糖尿病等相比,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研究者指出,吸烟和空气污染是导致COPD的主要原因。哮喘的病因仍不太确定,但被认为包括过敏原和吸烟等因素。

对此,纽约雷诺克斯山(Lenox Hill)医院肺科专家哈洛维兹(Len Horovitz)博士认为,哮喘可能相对更容易控制,甚至可研发出逆转药物。他说,“虽然COPD是可以治愈的,但造成的肺损伤是永久性的,肺的自然老化过程是逐渐或加速丧失肺泡(肺组织)的。因此肺功能下降是终生的,而哮喘并没有这个问题。”

沃斯和他的团队指出,这些疾病自1990年开始变得更加少见且不具致命性,但全世界的绝对病例数出现上升了,因为世界上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并出现了更多的老年人。

研究人员发现,COPD对一些国家的影响最为严重,它们是:印度、莱索托、尼泊尔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而在一些国家,哮喘是非常严重的大病,包括:阿富汗、中非共和国、斐济、基里巴斯、莱索托、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斯威士兰。

对此研究,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一位专家指出,在贫穷国家,室内烹饪燃料如木材和煤炭也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来源。该专家还表示,这些烹饪燃料的使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最大原因之一。目前,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仍在使用生物质燃料作为主要的烹饪手段,这也造成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减少家庭空气污染,应该改用更清洁的燃料。然而,由于财政或后勤方面的限制,这种措施并不一定都能实施,尤其是在城市贫民区。

该研究发表在8月16日《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上。

国际空间站测试癌症新疗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研究可为抗击癌症提供新的见解。

据福克斯新闻报报道,国家航空航天局官员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一项新的太空研究正在尝试制造一种药物,以帮助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并防止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症再次在病人身上复发。研究人员也希望使用一种新药物和抗体组合,能够减少化疗病人常见的不良副作用(如恶心和脱发)。

虽然化疗对治疗癌症很有效,但不幸的是,这一治疗会同时杀死健康细胞和不健康的细胞,而新疗法是结合抗体氨萘非特(amonafide),只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氨萘非特是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药物。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希望这种新组合疗法能比化疗引发更少的副作用,但该疗法仍会有副作用反应。

研究员之一、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助理教授沙阿(Dhaval Shah)在一份声明中指出,癌细胞之所以在某人体内生长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癌细胞所致。而这种新疗法将有助于唤醒或释放癌内现有免疫细胞的分子能力,在任何一种肿瘤中,当这些分子从癌细胞中释放出来时,它们就会唤醒周围的免疫细胞,刺激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之识别并杀死癌细胞。

此外.航空航天局还指出,未来前往火星的探险者由于辐射,罹患癌症的风险会增加,而这项研究可为这些药物组合在微重力环境中的效果提供深入了解,以便在这种疾病出现在宇航员前往火星或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治疗。

沙阿说:“我们不知道这些细胞的代谢速率是否和地球上的一样,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确定到底什么药物最具效果。”

中国赴美就医人数增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国看病。根据中国携程网的数据,去年中国人出国看病的总数为50万人次左右。求医人群中,除了聚焦于整形手术和常规检查的,危重病人数量正在增长。

对于癌症、心血管疾病这样的危重病,海外医疗显然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出国看病人数增长、“病种”越来越多的现状,催生了一批特地为患者量身打造特殊服务的医疗旅行中介,他们的市场潜力巨大。

《纽约时报》5月31日报道,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有雇员为患者提供旅行和住宿方面的帮助,麻省总医院、梅奥诊所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均提供翻译。

中国一个中介公司去年帮助过1000余名患者,这个数字比前年多了一倍。该公司会把病人送到美国或日本,病人一抵达这两个国家,公司雇员便会在机场迎接,并将其送到一套租来的公寓里。病人去医院时,一名翻译会随侍左右。

一名罹患胃癌的病人在中国辗转了两家医院,在经受了手术、化疗和放疗后,癌细胞卷土重来,中国的医疗系统无法阻止癌症侵蚀。但后来他到了波士顿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得以使用一种在中国找不到的免疫疗法新药。四个月之后,他的肿瘤缩小了,体重也增加了。当然花费也不低,约为22万美元(约合150万元人民币),全要自掏腰包,但在谈及医疗方面的差异时他说:“我能感觉到巨大的差距。”

“据我们所见,来自中国的患者是人数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波士顿的梅奥诊所高管健康保障项目和国际医药部门负责人表示。

中介机构专业的服务扫清了患者的后顾之忧,以便安心治疗。有人说,到了国外,患者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前提下,与在中国治疗的“提心吊胆”是两种心态。

那么,中国危重病人到国外就医的潮流到底反映了中美医疗的哪些差距?

第一,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它的起源并不是古老的中国,而是西方。即便是到了21世纪医疗科技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西方的医疗水平以及先进的理念也要比中国强一些。就拿癌症来说,中国很多地方还在尝试用传统疗法治疗,而在国外已经研发出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新型技术。

第二,在中国,医院在专业化制度健全上常常是不明确的,很多医护人员和患者医患关系十分堪忧。有的医生接诊时没有耐心,让原本就疾病缠身的患者更加不快。因而,有很多人宁可多花钱去国外,也不想在国内治病时受“窝囊气”。

第三,许多出国看病的患者称,在中国看病就像跑一场马拉松,从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开始,排队、挂号、看医生、交费、做检查、等检查结果、再去看医生……等到整个检查做完、医生确定结果,不仅是患者,包括家属都是身心俱疲。

《纽约时报》称,中国尽管实施了庞大的医疗改革计划,但公立医院目前依然不堪重负,床位和医生都供不应求,难以提供被很多西方人视为理所当然的那种医疗服务。

而美国看病的预约制就让患者少了很多纷扰。提前预约医生,预约成功后方可在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看病,所以不会有人流很多、到哪都需要排队的现象。患者来到医院后,相关医护人员会向其发放小型定位仪器,患者按下按钮医生即可知道患者在哪个区域等待。

患者出国看病到达目标医院后,会先在医院进行注册,获得一个注册号,凭借这个注册号便可以在医院的官方网站上查询相关的预约信息,检查结果,无需在检查结果出来后再重返医院拿结果。

第四,在中国,住院往往需要有家属陪护,而出国看病亲人陪护的现象几乎没有。原因之一是国外的护士很多,完全能够照顾病人,一般需要住院的患者都有自己的专职护士,原因之二是国外的住院时间很短,例如一个复杂的心脏手术患者5天后就能出院。

不过,出国看病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谨慎,因为国内外医疗体制以及费用的支付方式都有不同,对患者的经济实力就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出国之前一定要多方了解,做到心中有数。